交易所注册链接, ~40%折扣 insight加密货币套利会员群
近期 Matrixport 的一则公告引发广泛关注,公告称正式下架柳园二号基金产品,已解除与相关责任人士的雇佣关系,未来严禁内部员工及其利益关系人通过公开或私域策略开展募资业务。
柳园基金主打以太坊期权策略,一期柳园基金在短短几个月便获得近三倍的收益,随后清盘启动二期基金。但在类似的策略下,柳园二期基金持续大幅下跌,目前净值不到 0.04 几乎归零。
在推特 Space 中,柳园基金主理人召北详细介绍了整体事件的背景。Matrixport CEO 葛越晟也对此次事件中 M 站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反思。
该音频为 2025 年 5 月 15 日下午的推特 space,前三分之一为吴说 Colin 与召北、葛越晟的问答;后三分之二为自由上麦提问,问答相对发散混乱。吴说与柳园基金、Matrixport 均无任何利益关联。
音频记录由 GPT 生成,因此可能会有一些错误。请收听完整的播客:
小宇宙: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82624251ced30a2318ba6cb
YouTube:https://youtu.be/kfqnpNcMlLU
Colin:首先请召北介绍一下柳园基金从创立到现在的完整背景。
召北:大家都知道我有公众号,经常在群里分享观点,但缺少实盘记录。我做期权交易,不像币安 OK 这些交易所有公开的实盘曲线展示。后来通过基金形式,可以展示交易曲线。
在业务起步时,我想学习在公众监督下运作,从零开始做了柳园一号。我自己出资一半,几个朋友出资另一半,总共约 100 个 ETH。三个月后以太坊本位收益两倍,U 本位收益三倍,然后清盘。
清盘时已向投资人解释,三个月赚三倍很满意就清盘了。我们展示了完整的收益曲线,柳园一号当时关注度很高。期间经历了三次 50% 以上的回撤,但最终实现翻倍后清盘。
后来想带着大家一起赚钱,就开了二期。二期延续了一期的策略,但明确告知这是高风险策略,要么归零要么翻倍,是纯赌博性质的交易思路。我们在醒目位置标注了风险提示。
设置了投资限额:单个投资人 5-100 ETH,我本人投入 80 ETH,确保自己承担的风险与任何单一投资人相同。这就是利益绑定。
Colin:一期和二期的策略是相同的,能否详细解释下策略?
召北:策略很简单,就是做多以太坊,同时通过期权交易来降低做多成本。这样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相同杠杆下赚更多钱。但如果方向判断错误就没办法了。具体策略细节不便向非投资人披露。
Colin:请葛越晟介绍一下基金业务的情况,以及您对这个事件的思考。
葛越晟:大家好,我是 Matrixport CEO 葛越晟。今天参加这个 Space 是为了澄清一些公司的情况。柳园 2 号基金从结果来看确实是失败的,投资人遭受损失,召北老师个人也有损失,公司也面临很大舆论压力,我们已经做了复盘和反思。
柳园 2 号推出时是我们策略产品的初期,当时对产品的思考确实不够成熟。我们总结出两个主要问题:
第一,召北老师是公司员工,员工在公司平台发行策略存在利益冲突。这是我们犯的第一个错误,不应该允许员工在平台上发行任何策略。
第二,柳园 2 号是公募策略。我们平台策略分为私域和公募,私域策略需要策略经理同意并提供访问码才能投资,而公募策略客户可以直接搜索投资。当时运营团队还在 APP 首页挂了 banner 推广。
我们反思像柳园 2 号这样的高风险高回报策略确实不适合公募,更不应该挂 banner 推广。但需要指出的是,柳园 2 号在策略介绍中明确标注了“要么翻三倍,要么归零”的风险提示,召北老师在各个场合也都明确告知了策略风险。投资人是在知情的情况下投资的,这点需要澄清。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清盘所有员工发行的策略,包括私域策略,并禁止员工在平台发行新策略
加强公募策略的上线标准和风控要求,特别是主观策略,会进行严格尽调并设置止损要求
对柳园 2 号的投资人发放匹配其投资金额的加息券
需要说明的是,加息券是我们对投资人的关怀,不是赔偿。考虑到我们是托管和资管平台,加息券是最直接的关怀方式。我们也愿意听取投资人的合理诉求,比如调整金额、延长期限,或者改为贷款减息券等定制化方案。
我们的态度是希望尽到对投资人的关怀责任。承认在事件处理中有不成熟的地方,希望通过这次沟通减少社区和社交媒体上的不实言论传播。
Colin:一期规模 100-200 ETH,二期突然扩大到 1000 ETH。作为新业务,当时是否考虑过二期基金的风险?资金量剧增后,一期策略能否在二期复现?是否存在风控不足?
葛越晟:这个问题确实与我们更相关。早期产品在策略发行流程审批制度上存在问题,当时没有禁止员工发行策略,但也没有鼓励。发行策略本是个人行为,用于展示市场观点。而柳园一期是私域策略,二期转为公募策略时存在明显的审批流程缺失。后来净值下跌时我们做了整改,完善了上线审批流程,需要多人审核和准备材料。这确实是早期产品设计不成熟造成的。
召北:关于资金规模:实际差距没看起来那么大。一期清盘时已超 200 ETH,翻三倍后与 1000 ETH 的差距约 5 倍。我们设置了 1000 ETH 的硬顶,就是为防止扩张太快。当时很多人想投都投不进来。
关于策略风险:要赚三倍就必须承担高风险,这是必然的。期权产品波动本来就大。之前明确提示“归零或三倍”就是要事先排除风控问题。如果设止损,可能在市场反弹前就被迫平仓。我们不是套利或量化基金,就是明确的高风险策略。募集资金用途和风险都如实告知。
Colin:很多二期投资人是一期看到高收益后跟投的,可能低估了风险
召北:高收益必然对应高风险,这是常识。一期实盘就有三次 50% 回撤,数据都是公开的。我当时也劝阻过很多人,但成熟投资者应该自己做判断。
至于后续计划,不做了。用别人钱赌博太害人。最初想做跟单系统,但期权交易不适合跟单,所以才做基金。
听众:我是做传统基金的,很多基金都有清算线,比如 70%,能不能聊聊这个产品是否应该设置清算线?
Colin:我也想问这个问题:公司层面是否应该设置风控线?比如净值跌到什么程度就需要采取更强力的风控措施?
葛越晟:我回应一下。我们现在公募产品都有止损线,但柳园 2 号当时没有设置,主要有两个原因:
柳园 2 号从一开始设计就是“归零或三倍”的产品,不是传统的专业基金经理操盘的、适合大众的基金。
当时投资人多是冲着支持召北老师来的,整体氛围更像是凑热闹而非严肃投资。
葛越晟:我们内部也有类似思考。交易所可以做带单这种非严肃产品,但 Matrixport 定位是专业资管公司。我们当时推出这个产品是为了引入外部专业策略,正好赶上召北要发策略。
公司必须明确主攻方向。娱乐化产品与公司定位不符,容易给客户造成错误认知。作为技术平台,我们可以支持其他平台或策略经理做这类产品。但 Matrixport 本身要走更专业的路线,无论是量化 CTA 还是主观交易,都要符合平台调性。
召北:我补充一下。关于投资严肃性的问题,我想回应的是:我自己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不比任何投资人少。我对自己的钱负责,就是对投资人负责。产品的形式可能不够严肃,但我的交易态度是严肃的。不过严肃的态度不一定能保证好的结果,这是两回事。
葛越晟:我需要澄清几点:
关于“不尊重投资人”的说法是误解。我当时是在讨论产品定位问题——应该做成严肃基金产品还是社区型产品
我们不认为应该直接赔偿,因为风险已充分披露。但加息券的补偿金额实际上相当于 100% 投资额
如果投资人对加息券形式不满意,可以协商其他方式,如贷款减息券
召北:柳园事件引发舆论的关键原因是:私募基金本应限于管理人和投资人之间的关系。但由于我的性格和投资人的互动,使其变成了舆论焦点。很多没投资的人也在关注,投资人主动公开投资情况,导致现在不仅是我,一些投资人也受到嘲笑。这是个教训,以后投资后不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
葛越晟:
关于 FTX 暴雷影响的产品:我们已出具债权凭证,会等 FTX 赔偿方案确定后给出解决方案。固收类产品的损失我们一定会全额覆盖。
关于柳园 2 号:与 FTX 事件性质不同。柳园的风险已提前提示,不是稳健型产品。我们的加息券补偿金额实际上超过了投资本金。这不是赔偿,而是关怀措施。如果有投资人对形式不满意,可以联系我们协商其他方式。
直接赔偿是不合理的。如果对高风险产品进行赔偿,会对其他产品造成影响。但我们通过加息券等形式提供了实质补偿。
听众:平台在事件后直接公告辞退负责人的做法,让人感觉像在切割责任。
召北:我主动提出离职的,不存在公司开除的情况。关于切割责任的说法不成立,但感谢你的关心。
葛越晟:我们等到柳园事件结束后才发公告,就是考虑到召北一直专注处理这件事。考虑到他在社群受到的压力和公司制度,协商离职对双方都好。
听众:为什么不进行直接赔偿?
葛越晟:直接赔偿不合理。加息券金额已超过投资本金,是真金白银的补偿。如果不满意形式,可以协商其他方式。但作为平台,直接赔偿会带来负面影响,可能影响其他产品的风险定位。
葛越晟:关于风控标准:
我们会对每个公募策略设置强平线(私域策略除外)
不会统一采用 70% 标准,不同策略(套利、CTA、主观交易)会有差异化要求
正在开发新产品线:包括保本型产品,会明确标注风险定价
投资人可以选择承担更多风险来获取更高 carry
葛越晟:我们产品分为两类:
货架型产品:如 Agenda 这种 DeFi 项目,适合熟悉 DeFi 的用户自行参与。我们主要提供产品包装和技术服务,风险由用户自担。
资管型产品:包括固收 / 活期类保守产品、策略类产品(会明确最大回撤等风控指标)
对于资管型产品,我们会明确保障条款,比如:保本保息产品,保本不保息产品,有最大回撤保障的产品。
葛越晟:对于受 FTX 影响的产品,已向投资人发放债权凭证,待 FTX 赔偿方案确定后,我们会制定具体补偿方案,固收类产品的损失我们会全额覆盖。
听众:我想问葛总一个问题。因为我觉得 Matrixport 一直是个比较严肃的资管平台,上面除了柳园 2 号还有很多其他类型基金,比如固收型。后期会不会对这些基金进行更明确的分类和标识?让用户能清楚分辨不同基金的风险特征,而不是投了之后才发现是可能归零的高风险期权产品。
葛越晟:会的。我们正在推进这项工作,会对基金做更明显的分类,并对其潜在回撤做更明确的说明。
听众:所以是否可以理解为:你当时主要是杠杆做多,但没想到行情会持续下跌不回弹?
召北:可以这么理解。底层确实是杠杆做多,作为一个以太坊本位的基金,核心就是做多。但我们会通过一些手段,比如当 3 倍杠杆情况下跌幅达到 50% 时(通常应该爆仓),通过期权策略还能继续维持。问题是这次以太坊的跌幅远超预期,确实没办法挽回。
听众:那当净值跌到 0.5 或 0.3 时,你有没有考虑加大仓位来挽回损失?
召北:不会。因为这是按名义价值计算的。比如你开了 100 个以太坊的名义仓位,当以太坊价格跌一半,名义价值就减半了。不存在“再加 100 个”这种操作,因为合约还没到期。我们主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对冲风险。
听众:我想问问召北,这次事件后有什么经验教训?
召北:经验太多了。最主要的是做人要谦虚点,以前太看不起人,得罪很多人养出一批黑粉。
听众:我很想听听复盘。比如对以太坊的判断是不是错了?还是低估了比特币?或者这次周期和 2021 年不一样?
召北:其实以太坊涨跌对策略影响没那么大。你看净值曲线,从 4000 跌到 3000 时净值还好,但从 3000 跌到 2000 时就掉得很快。关键是跌幅超出了阈值。从汇率看跌了 60%,这种策略可能只适合比特币。以太坊一年就可能出现一次 60% 跌幅,我们正好在 5 月募集,8 月就遇到了。这也是运气问题。
(转自: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