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注册链接, ~40%折扣 insight加密货币套利会员群 “稳定币”概念依然魔力十足。
7月2日,港交所上市公司多点数智(02586.HK)高管对外表示,拟申请中国香港的稳定币牌照。该消息刺激公司股价周四(7月3日)一度上涨近90%,收盘仍涨超23%。近期多家企业拟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但对于稳定币发行人的盈利模式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多点数智单日上涨超23%
公开资料显示,多点数智成立于2015年,主要业务是向零售商提供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3年按收入和商品交易总额两个维度计算,公司为国内最大的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2024年12月,多点数智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上市后公司股价波动较大,市值最高接近200亿港元,最低仅40亿港元。
该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汤毅凡在公开场合表示,公司长期看好加密货币领域,已配置比特币并招募Web3人才推进战略。汤毅凡表示,稳定币能显著提升其零售客户的跨境支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消费体验,符合加密货币在全球商业中渗透率提升的趋势。
此前,多点数智曾与香港HashKey Group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多点数智将在虚拟资产交易所HashKey Exchange开设交易账户,双方将围绕数字资产交易、Web3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区块链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展开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能力与资源优势,为零售企业提供先进、专业的数字化资产服务解决方案。
多点数智上涨也带动了周四多只港股稳定币概念股上涨。截至收盘,胜利证券(08540)涨14.51%,国泰君安国际(01788)涨11.56%,中国光大控股(00165)涨3.41%。
多家企业拟申请稳定币牌照
近期已有多家企业表示将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此前,蚂蚁国际曾表示,将在《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后,尽快向香港金管局递交稳定币发行牌照申请,牌照将应用于跨境支付及全球财资管理业务。另外一家港股上市公司连连数字也表示在加速推进稳定币业务布局,正评估在香港及新加坡申请稳定币牌照的可行性,目标在8月1日《稳定币条例》生效后尽快递交申请。
就在7月2日,香港财经事务与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稳定币条例》将于今年8月1日生效,届时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将开始接受牌照申请。目前,金管局正就落实条例的具体指引进行市场咨询,争取尽快订立指引。
尽管《稳定币条例》8月1日才开放正式申请,但关于首批牌照的争夺相当激烈,最终谁将拔得头筹仍是未知之数。
2024年,香港金管局启动稳定币发行人沙盒计划,从40多份申请中选出3组参与者:京东币链科技(香港)、圆币创新科技,以及渣打银行、安拟集团与香港电讯组成的联合体。这些机构已在可控环境中测试稳定币发行流程和商业模式。
“参与沙盒计划的机构因熟悉监管要求,申请材料更易通过审核,是首批牌照的有力竞争者。”一位长期关注稳定币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但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近期特别强调,进入“沙盒”并非是将来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即使已进入“沙盒”的参与机构,亦不表示必然会获得牌照。金管局将按照一致、严格的标准,审慎考虑所有牌照申请。余伟文还表示,初期仅会批出数个牌照,申请人需提出具体可行的业务方案和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并重点考察其储备管理能力、合规体系及技术安全性。
稳定币发行人盈利前景存疑
稳定币第一股圆环集团上市后受到投资者极力追捧,上市后股价一度上涨近10倍。这也引发了投资者对其商业模式的高度关注。获得稳定币牌照是否意味着躺着赚钱?
“稳定币发行人目前的盈利模式并不复杂。以稳定币第一股圆环集团为例,它主要通过储备资产赚取储备收入。”前述稳定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查询圆环集团招股书发现,该公司2024年总收入为16.76亿美元,其中储备收入16.61亿美元,占比99%。
国海证券分析师刘熹在其报告中也对圆环集团的盈利模式进行了过分析:“圆环集团商业模式具体表现为,发行与美元1:1锚定的USDC稳定币,并将用户存入的美元投资于短期美国国债,赚取无风险收益。”
但圆环集团的商业模式同样遭受众多质疑。
摩根大通就在其最新研报中就表示,圆环集团的商业模式高度依赖利率变化,其大部分收入来自储备金收益,这使得公司盈利能力极易受到货币政策波动影响。与此同时,其向数字货币交易所的分销成本持续上升,或使毛利率逐步下降。摩根大通还警告,利率下行和分销成本上行形成“剪刀差”将吞噬圆环集团的利润。此外,公司还面临激烈竞争威胁,特别是新进入者可能通过提高收益率来争夺市场份额,而稳定币业务的转换成本相对较低。一旦“赢家通吃”的市场格局被打破,圆环集团的经济效益将显著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