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NDV 观察:RWA 浪潮下的几点思考 如何破除监管套利困局?

交易所注册链接, ~40%折扣 insight加密货币套利会员群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gcPOuf_TC_ezQosd54dmw

声明:本文为转载内容,读者可通过原文链接获得更多信息。如作者对转载形式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作者要求进行修改。转载仅用于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吴说观点与立场。

全文如下:

最近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这个概念火了,找我聊的人特别多,有券商、家族办公室的朋友,还有一些个人投资者。我索性把想法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先说说我们 NDV 是做什么的

我们本质上是一只对冲基金,只不过专门投加密相关的股票。法律结构很传统,就是标准的对冲基金架构,但投资标的聚焦在数字资产这个领域。

我们的思路很简单:用传统金融的眼光看加密市场。现在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对加密资产还是缺乏配置的,我们就是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基金规模 1 亿美金,持仓很集中,一般只买 5 - 10 个标的,可以做到 150% 多头、50% 空头,主要是跟着行业周期走。

我们一期基金已退出(2023.3 - 2025.2),23 个月的回报是 +276%,最大回撤 16%,大幅跑赢了比特币和以太坊,也跑赢了纳斯达克。现在二期基金刚成立 1 个月,正在建仓过程中。

港股加密概念股为什么这么疯狂?

最近港股但凡沾点加密概念的,动不动就是单日涨 30% 到 100%,确实挺疯狂的。

我觉得主要有几个原因:

首先,很多券商股本身就在底部横盘很久了,估值被洗得很干净,就缺一个催化剂。Circle 上市后几周涨了 10 倍,成了今年最火的美股 IPO,很多港股就借这个势头起来了。

其次,这就是典型的市场行为。每当有新的故事出现,资本市场总是喜欢把未来 5 - 10 年的预期一次性消化掉。之前创新药是这样,DeepSeek 概念也是这样,现在轮到加密了。

但冷静想想,参考成熟市场的情况,一个地区的合规加密交易所,通常只有 2 家能稳定盈利,其他的都是亏钱的。香港现在一下子发了 10 张牌照,短期内肯定是费率战,最终谁能活下来还得看资本实力和运营效率。

对 RWA 的几个思考

我觉得 RWA 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24 小时交易:传统资产只能在交易时间买卖,链上可以随时交易

2.降低门槛:比如一套房子价值 1000 万,可以拆分成上万份,普通人也能参与

3.监管套利: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绕过复杂的程序,甚至避开一些税费

这些确实能提升资产的流转效率。

但我要泼个冷水:现在很多人在谈美债 RWA,我觉得这基本是个伪命题。对于那些已经很成熟、很合规的金融资产,做 RWA 本质上就是监管套利。规模小的时候监管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规模大了就不一定了。

最近跟很多券商朋友聊天,他们老是问我什么资产适合做 RWA,我觉得这个问题本末倒置了。

说实话,今天全球资本市场缺的并不是资产,更多是缺买家。很多卖方研究员总是在 YY 所谓 “币圈 2.3 万亿美元” 的资金找不到好的加密资产,要向 “现实世界靠拢”,我觉得这个逻辑是错的。

(我一直不太喜欢 RWA 这个词,我认为资产都是一样的,没有虚拟和现实之分,投资人应该只冷静考虑投资的性价比)

你想啊,比特币本身隐含的年化收益率都在 50% 以上,在 crypto 里面愿意为买比特币支付的融资成本一般都是年化 10% 以上,远超传统金融。在这种条件下,传统金融资产上链怎么可能有人关注?

实际上,RWA 大部分是监管套利,是把买卖双方都带上链的行为。

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一个香港投资人想投资迪拜的房子,中间可能需要经历繁琐的申请程序,交易成本也非常高。如果有人把迪拜的房产上链交易,同时租金分配也上链,那么香港的投资人就可以轻松获得迪拜房子的收益权,甚至不用买一整套,只需要买 0.05 套就可以,因为资产可以被碎片化。

我个人认为,做 RWA 的核心在于找到面向未来的新资产,这个新资产是传统金融没有出现过的,同时这个资产类别还会蓬勃发展。

类似于 10 年前支付宝在国内已经一统天下了,但还是出现了乒乓、连连这样的境外电商收单公司,因为大部分跨境电商不是在大阿里平台下成长起来的。有新客户,才会有新平台。

执着于简单做搬运工的人是不会给整个系统提升效率的。真正持久的大生意,一定要去思考自己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什么。

哪些新资产类别有机会?

基于上面的逻辑,我觉得 RWA 最大的机会在一些新兴的、非标准化的资产类别。

举个例子,最近很火的 LABUBU 玩偶,二手市场的稀有款能卖到原价的好几倍,但普通人很难买到。如果把 LABUBU 做成 RWA,大家都能买一小份,而且可以 24 小时交易,这就很有意思了。

再比如球星卡,一张科比的新秀卡可能值几百万美金,但如果做成 RWA,大家都能买一点点,流动性会完全不同。

再比如新兴市场房地产,如迪拜房产,代币化可简化跨境投资,租金分配上链提升透明度。

这些都是面向未来的新资产类别,在传统金融体系里没有标准化的交易方式,但有真实的需求和价值。

谁最可能成为赢家?

作为加密市场的参与者,我们肯定看好这个行业。但什么样的公司最容易受益呢?

我觉得是那些足够大的资产发行平台。只有规模够大,而且愿意拥抱变化的平台,才有可能真正受益。

我个人有个小猜测:如果蚂蚁金服或者闲鱼愿意尝试这个方向,可能会很有意思。他们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买家卖家都有。

还有小红书、得物这些平台也很有潜力。这些平台上的用户本身就对新奇特的资产有兴趣,平台也愿意尝试新品类,这可能就是真正 RWA 的开始。

我们的投资策略

我们继续沿用 “政治周期 + 技术创新” 的双轮驱动模型,70% 的研究资源放在比特币周期上,30% 用来选具体标的。

在 RWA 这个主题上,我们更看好:

•拥有大量资产池的互联网平台

•有原生流量、能把手续费做到极致的交易所

•合规做得好、风险可控的发行商

总结几句话

RWA 本质上是把资产发行权从中心化搬到链上。它提升的不是收益率,而是流动性和可及性。

对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看资产质量、平台护城河和监管环境。对创业者来说,关键是能不能找到那些面向未来的新资产类别,并为整个生态创造真正的价值。

简单的搬运工生意做不长久,把这些想清楚,比盯着下一个涨停板更重要。

(转自:吴说)

日期: 2025-07-07 00:25

返回

上一页:CZ:若质押 TON 换阿联酋黄金签证属实,拟推动 BNB 接入类似计划

下一篇:币安 Alpha 现已上线 Metaplex (MPLX)

空投分类,推荐基于稳定币的空投,空投收益巨高,大资本背书项目安全,分散投入,形成复利效应,复利让我们更有钱